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邊界層氣象學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開課學期
103-2 
授課對象
理學院  大氣科學系  
授課教師
吳清吉 
課號
AtmSci5026 
課程識別碼
229 U501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3,4(10:20~12:10)星期五3(10:20~11:10) 
上課地點
大氣A104大氣A104 
備註
限學士班四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8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32AtmSci5026_BLM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大氣科學系大四及研究生為授課對象,為3學分的課程,主要使用教材係為Arya , 2001: Introduction to micrometeorology,由Academic Press出版。課程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先介紹大氣邊界層的定義及其特性,然後討論近地面的能量收支情況,包括:淨輻射通量、可感熱通量、潛熱通量及地熱通量。接著討論邊界層內溫度、濕度和和風速的剖面結構。
  第二部分則先回顧流體力學中黏滯流動的特性及其控制方程式,再討論大氣紊流的結構和特性,紊流的半經驗理論。最後則探研大氣邊界層內紊流的參數化方法,包括Monin-Obukhov相似理論。
 

課程目標
本課程主要目的為提供學生大氣邊界層的基本概念,內容包括大氣邊界層的主要性質、紊流控制方程、紊流通量和變異數、紊流閉合、相似理論、對流邊界層和穩定邊界層。本課程將提供紊流通量參數化的基本觀念和架構、近地面能量平衡,以及大氣邊界層的紊流傳送。課程也將連結邊界層和其他的大氣過程。 
課程要求
本課程要求學生正常的出席和期末報告,報告內容由學生的興趣,從新進相關學術期刊自行選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五 09:00~10:00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Arya, S.P.S., 2001: Introduction to micrometeorology, 2nd
ed., Academic Press., 415 pp
Some other relevant current texts
Nieuwstadt and Dop, 1982: Atmospheric turbulence and air
pollution modelling. Reidel Pub., 358 pp.
Sorbjan, Z., 1989: Structure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Prentice-Hall, 317 pp.
Stull, R.B., 1988: An introduction to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Kluwer Pub., 666 pp.
Wallace, J. M. and P. V. Hobbs, 2006: Atmospheric science:
An introductory survey, Chap. 9, 2nd ed., Academic Press,
483 pp.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末考 
25% 
 
2. 
第二次考試  
25% 
 
3. 
第一次考試  
25% 
 
4. 
期末報告 
15% 
 
5. 
作業 
1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Ch1 前言 
第2週
  ch2 地表能量收支 
第3週
  ch3 土壤溫度 
第4週
  ch4 邊界層溫度、濕度和風速剖面 
第5週
  ch4 邊界層溫度、濕度和風速剖面 
第6週
  第一次考試 
第7週
  ch5 流體力學回顧 
第8週
  ch5 流體力學回顧 
第9週
  ch6 基本紊流性質 
第10週
  ch7 紊流模式和理論
 
第11週
  ch8 中性邊界層 
第12週
  第二次考試 
第13週
  ch8 中性邊界層 
第14週
  ch9 層化地面層 
第15週
  ch9 層化地面層 
第16週
  ch10 邊界層數學模式 
第17週
  ch10 邊界層數學模式 
第18週
  期末考